这篇小说是以19世纪的英国为背景,描写一个贫苦儿童汤姆和一个富贵王子爱德华交换社会地位的童话式故事。贫儿汤姆从小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贫困生活,幻想着自己能有一天当上富贵的王子,而爱德华因厌倦死板、空虚的宫廷生活,也幻想着能到民间尝尝作贫儿的滋味。于是有一天,他们交换了身份,开始了新的生活。通过这个童话情节,小说第一用鲜明的对比手法,展示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极端艰难困苦和统治阶级生活的极端豪华奢侈。在此同时,小说还鲜明地表明了生活生来平等的民主主义思想和环境决定人物性格的唯物主义观念。汤姆并不是天生就只能当贫儿,爱德华更不是生来就只能当王子,全部的不同只在服装和地位。爱德华就曾跟汤姆说:如果大家光着身子走出去,哪个也分不清什么是你,什么是我!的确,当贫儿穿上王子衣服时,大伙都把他当成王子;而爱德华穿上贫儿衣服后,大伙便认定他是贫儿,这里既没什么天生富贵,也没什么天分王权,问题的重点只在穿什么服装和处在什么地位。
不只这样,汤姆在穿上王子衣服,让人推上王位后,便立即颁发仁慈的法律,释放无罪的囚犯,否定封建法律的荒谬,指责宗教裁判所的草菅人命,成了被万民拥戴的开明君主。而爱德华在穿上贫儿衣服后,也能在重新当上国王时废止酷刑,昭雪冤狱,颁布新法,以改变人民的处境。这是他两个忽然心血来潮或良心复苏吗?不,这是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客观影响,是健康、朴素的人民生活对人的改造用途。汤姆从人民中来,健康、朴素的人民生活使他从小就具备善良、正直的品质和同情苦难、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而爱德华从王宫走到人民中去将来,受人民生活的影响,也渐渐具备了跟统治者完全不同的品质和性格。最后还有一点,小说虽然取材于16世纪英国,但读者从小说所描写的人民大家的苦难生活,非常自然会联想到19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劳动人民的艰难处境;从小说所描写的统治者的任性妄为,非常自然会联想到当时美国资产阶级政府的专横欺诈;从汤姆和爱德华交换身份后的思想言行,也非常自然会联想到深刻的种族歧视。因此,小说虽然取材于16世纪英国,但其批评的矛头是指向19世纪的美国。
误会和交换身份,就是这一部童话的主要情节,而这看上去俗套的设置,却在马克?吐温笔下显出了隐含的光辉。这篇读后感,语言质朴平实,从手法、思想和社会背景三方面讲解了作者意图,笔风简洁,眼光犀利。